【48812】人民日报:将我国暗喻为纳粹德国荒诞的类比是份反面教材
2024-08-06
2025-03-23浏览: ballbet贝博狼堡赞助商
1943年12月26日,北冰洋海域,零下40度的极寒之中,德国最强战舰沙恩霍斯特号在英军的围剿下沉入海底。1839名德国水兵,仅36人生还。
这艘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海上霸主,从诞生到覆灭只有短短5年。它的结局,只因一个指挥官的三个致命错误。
1938年5月,德国基尔港码头沸腾了。一艘庞大的身影缓缓滑入波罗的海,这就是德国海军史上最强大的战舰之一—沙恩霍斯特号。舰体修长,舰艏如利剑,三座三联装280毫米主炮傲然耸立,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。
希特勒站在检阅台上,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。这艘战舰承载着他复兴德国海军的梦想,也寄托着他征服欧洲的野望。但他做梦也想不到,这艘令他骄傲的战舰,竟会在5年后的北冰洋中,变成一具冰冷的铁棺。
沙恩霍斯特号的诞生并非偶然。早在1935年,德国海军总司令部就开始秘密筹划这个庞大的造舰计划。他们给这对姊妹舰取名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,用普鲁士军事改革家的名字,寓意着复兴德意志帝国的雄心。
这对姊妹舰的设计堪称精妙。32节的最高航速,让它们能够在大西洋上来去自如。三座主炮塔的布局,既保证了火力覆盖,又减轻了舰体重量。12门150毫米副炮的配置,更是让它们在近距离作战时所向披靡。
德国船厂的工程师们昼夜不停地工作。他们在传统战列舰设计的基础上,加入了最新的技术创新。高效的蒸汽轮机系统,先进的火控装置,完善的防空设计,每一项改进都让这艘战舰更接近完美。
但命运弄人。1939年9月,就在沙恩霍斯特号完成最后的海试时,二战爆发了。这艘还未经战火洗礼的巨舰,被迫提前走上战场。它的处女航,就注定要在枪林弹雨中完成。
舰长冯·霍夫曼站在舰桥上,望着波罗的海的碧波,心中五味杂陈。作为一名老海军,他太明白一个道理:再强大的战舰,也抵不过时代的浪潮。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,远非这艘孤独的猎手所能匹敌。
1939年11月21日,沙恩霍斯特号迎来了它的第一次作战任务。当它驶出威廉港时,没人知道这将是一段怎样的征程。马尔歇尔中将的作战计划很简单:利用高速优势,在北大西洋航线上打击英国商船,然后迅速撤离。
这次行动虽然没取得惊人战果,但已经让英国海军警觉起来。温斯顿·丘吉尔在得知这一消息后,立即下令加强北大西洋的巡逻力量。一场猫鼠游戏就此展开。
德国水兵们都以服役于沙恩霍斯特号为荣。他们给这艘战舰起了个昵称——灰色幽灵。因为它总能在夜幕掩护下悄然出击,又能在黎明到来前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没人能想到,这艘被寄予厚望的战舰,最终会在极地的风暴中沉没。它的命运,似乎从诞生那天就已注定。正如一位德国水兵后来在日记中写道:当我们为沙恩霍斯特号欢呼时,上帝可能已为它写好了悲剧性的结局。
1941年3月22日,法国布雷斯特港的晨雾中,沙恩霍斯特号静静地停泊在港口。这个被德军占领的法国海军基地,此时慢慢的变成了这头灰色幽灵的牢笼。
港口上空,英国轰炸机的轰鸣声几乎天天都会准时响起。德军在港口周围布置了数百门高射炮,上百架战斗机日夜巡逻,数十艘发烟船不断喷吐着灰色烟幕。但这一切防护,在英国空军看来,不过是给这艘困兽套上的一层薄纱。
你知道英国人管我们叫什么吗?一个德国水兵对他的战友说,他们说我们是布雷斯特三人组。确实,此时的布雷斯特港内,除了沙恩霍斯特号,还停泊着它的姊妹舰格奈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。
但英国人可不是来跟他们开玩笑的。1941年7月24日清晨,沙恩霍斯特号刚驶出船坞准备试航,天空中就飞来了一群不速之客。五枚重磅炸弹直接命中舰身,虽然两枚没有爆炸,但另外三枚却让这艘战舰带着300吨海水狼狈返航。
希特勒对此暴跳如雷。这些该死的铁疙瘩!他在柏林的狼穴中咆哮着,它们就只配在港口里当靶子吗?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面色铁青,但他心里清楚,现在的处境确实进退两难。
布雷斯特港的日子并不好过。德国水兵们不得不在港口里过着地鼠一般的生活。白天他们躲在防空洞里,只有在夜幕降临后才能到甲板上透透气。英国轰炸机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,让这些曾经叱咤大西洋的海上猎手变成了惊弓之鸟。
但德国人也不是省油的灯。为了迷惑英军的侦察,他们在港口上演着一出出戏剧。水兵们故意在码头上装醉,高声谈论着虚假的计划。军官们向当地名流发出舞会邀请,却在夜色中秘密准备着突围计划。
最让英国人头疼的是,德军在港口布置的电子干扰设备。这些神秘的装置能让英军的雷达像得了癔症一样,屏幕上尽是一片混乱的信号。英军的轰炸机飞来了一波又一波,却总是打不中要害。
1942年初,寒冬的布雷斯特港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。德国海军上下都明白,继续躲在这里,不仅会成为英军的活靶子,更会成为希特勒的眼中钉。但要突围谈何容易?英吉利海峡就像一条布满了尖刺的绞索,随时准备绞杀这三艘逃犯。
西里阿克斯海军中将接到了一份绝密计划,代号三头狗。这个计划疯狂到令人难以置信:他要带着三艘大型军舰,从英国人的鼻子底下溜过去。
这简直是自寻死路!许多德国军官私下议论。但西里阿克斯却想起了希特勒说过的话:我一生中大多数决定都是冒险的,好运只跟冒险者走。
1942年2月11日的傍晚,布雷斯特港上空飘着淡淡的雾气。码头上的法国人照常忙碌,德国水兵们还在街上装醉。没人知道,一场惊天动地的突围战即将上演。这注定是一场改变战争进程的豪赌,赌注就是三艘德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和数千名水兵的生命。
1942年2月11日晚8点30分,布雷斯特港内一片寂静。突然,沙恩霍斯特号的锚链发出轻微的响动,这头沉睡的巨兽开始苏醒。舰长霍夫曼站在舰桥上,握紧了指挥台的扶手,他知道接下来的12小时将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。
雾气笼罩着海面,能见度不足100米。格奈森瑙号紧随其后,而欧根亲王号却在起锚时遇到了麻烦。焦急的林克曼舰长当机立断:砍断锚链!一声清脆的金属断裂声后,第三艘战舰也加入了这场豪赌。
德军的计划可谓心思缜密。80艘扫雷艇提前一个月就在航道上清除了119枚水雷,两个航空大队的战机严阵以待,所有电台保持绝对沉默。甚至连气象数据都经过反复推演,选择了这个能见度最差的夜晚。
突围刚开始就遇到了意外。沙恩霍斯特号在浓雾中迷失了方向,找不到预设的灯标船。霍夫曼舰长只能靠着耳朵,听着邻舰的发动机声和海岸的回声,小心翼翼地前进。此时,英军的例行轰炸又如约而至。
西里阿克斯中将下达了一个巧妙的命令:返回港口!德舰立即打开探照灯,进行防空射击,做出依然在港内的假象。等轰炸机离开后,三艘战舰才再次悄无声息地驶向英吉利海峡。
2月12日清晨8点50分,德舰队成功绕过科汤坦半岛。顺风顺潮,让他们把之前耽误的时间全都追了回来。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,德军的电子干扰让英军的雷达站一片混乱,屏幕上只有大片刺眼的白光。
上午10点14分,一架英国侦察机发现了德舰队的踪迹。但此时的英国指挥官们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:他们都以为德国人不可能这么疯狂,一定是飞行员看错了。这个判断给了德舰队宝贵的逃生时间。
中午时分,德舰队进入多佛尔海峡最窄处。此时的海峡就像一个巨大的射击场,英军的海岸炮台、鱼雷艇、轰炸机蜂拥而至。天空中布满了防空弹的黑色烟花,海面上到处是炮弹激起的水柱。
一位德国水兵后来回忆说:那简直就是地狱。我们的甲板上到处是弹片,高射炮手连续射击到手臂发麻。但没人敢停下来,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,停下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死亡。
英军的反应虽然迟缓,但火力却十分凶猛。他们调动了550架轰炸机,投下了4000多吨炸弹。然而,德舰队就像被上帝保佑一样,在密集的轰炸中奇迹般地穿行。
最惊险的时刻发生在傍晚。皮兹上校率领的英国驱逐舰中队终于赶到,发起了鱼雷攻击。德舰不得不降速规避,这给了英军轰炸机更好的攻击机会。但命运女神似乎站在德国人这边,没有一枚炸弹直接命中舰体要害。
当夜幕再次降临时,三艘德舰已经闯过了最危险的区域。西里阿克斯看着雷达屏幕上远去的英军舰影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这次突围被英国人称为英吉利海峡大溜,必须得说,这是一个极其贴切的形容。
这场疯狂的突围战,让整个英国为之震惊。丘吉尔在得知消息后,愤怒地将茶杯摔在了地上。
《》感叹道:自16世纪西班牙无敌舰队以来,英吉利海峡从未如此蒙羞。然而,德国人的狂欢还未结束,他们不会想到,更大的悲剧正在北极圈等待着他们。
1943年12月25日,平安夜。北冰洋上空飘着细密的雪花,气温低至零下40度。沙恩霍斯特号的甲板上结着厚厚的冰层,像一头披着银甲的巨兽在极地的黑暗中前行。
此时的贝依海军上将站在舰桥上,望着雷达屏幕若有所思。谁能想到,这位经验比较丰富的海军指挥官,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会犯下三个致命错误,将整艘战舰和1800多名水兵推向死亡的深渊。
新任德国海军总司令邓尼兹给了贝依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:袭击从英国驶往苏联的JW-55B运输船队。但贝依并不知道,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弗雷泽早已设下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。
第一个致命错误发生在26日凌晨3点39分。贝依打破了无线电静默,向上级报告了自己的位置和航向。这是个必要的通报,他在电报中解释。然而,这个信号立刻被英军截获并破译。弗雷泽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,嘴角露出了胜券在握的微笑。
就像下棋,弗雷泽对他的参谋长说,德国人已经暴露了他的王车,现在该我们出招了。他立即命令贝尔纳特的巡洋舰编队向西推进,自己则率领主力舰队悄悄绕到德舰的退路上。
贝依的第二个错误更为致命。当他在早晨7点到达预定海域却未发现目标时,竟然命令护航的驱逐舰分散搜索。这简直是自寻死路,一位德国军官后来回忆说,在北冰洋的风暴中,失去驱逐舰的掩护,就像丢掉了眼睛和耳朵。
8点40分,英国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首先发现了落单的沙恩霍斯特号。三艘英国巡洋舰立即展开攻击,两发炮弹准确命中目标。但贝依仍然坚信船队就在东北方向,这就是他的第三个致命错误。他执着地向北追击,正中贝尔纳特的圈套。
看来德国人上钩了,贝尔纳特向弗雷泽发报,他正朝着您的约克公爵号撞来。此时的沙恩霍斯特号就像一只被猎人驱赶的猎物,正一步步走向早已设好的陷阱。
下午4点07分,约克公爵号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光点。弗雷泽拿起望远镜,隐约可见远处的沙恩霍斯特号在风雪中若隐若现。开火!他沉声下令。十门356毫米主炮同时咆哮,炮弹呼啸着撕裂极地的黑暗。
我们中圈套了!贝依这时才恍然大悟。但为时已晚,沙恩霍斯特号已经被英军舰队团团包围。前有约克公爵号的主炮轰击,后有巡洋舰的追击,两翼是虎视眈眈的驱逐舰。
贝依试图凭借速度优势突围,但重创后的沙恩霍斯特号已经跑不动了。进水的舰体,被击毁的炮塔,让这艘曾经的北海之王变成了一个漂浮的靶子。
临终前,贝依向希特勒发出最后一份电报:战至最后一发炮弹。这不是逞英雄,而是无路可逃的绝望。晚上7点45分,在英国驱逐舰的鱼雷齐射下,沙恩霍斯特号缓缓倾斜,最终带着1803名水兵永远沉入了北冰洋的深处。
36名幸存者被英军救起。一位获救的德国水兵说:当我们在救生艇上看着沙恩霍斯特号沉没时,我想起了贝依上将早上说过的话:今天是个好天气。谁能想到,这竟是我们的末日。
这场北极圈的生死决战,不仅终结了一艘战舰的传奇,也给德国海军敲响了丧钟。正如一位英国海军军官所说:这不是一场战斗,而是一场命中注定的悲剧,只因为一个指挥官的三个错误决定。
北冰洋深处,沙恩霍斯特号的沉船残骸静静地躺在海底。七十多年过去了,这个庞大的铁棺材里,依然沉睡着1803个年轻的生命。他们带着不甘和困惑,永远留在了这片寒冷的海域。
那天晚上的情景,我这辈子都忘不了。幸存者汉斯·施密特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,海水漫过甲板时,我看见很多年轻水兵还在坚守岗位。他们明知必死,却仍在执行最后的命令。这种盲目的服从,到底是忠诚还是悲哀?
贝依上将的三个错误决定,表面上看是指挥失误,但深层原因却是德国军队固有的思维定式。绝对服从、机械执行、缺乏灵活性,这些在和平时期被视为美德的特质,在战场上却成了致命弱点。
英国海军上将弗雷泽曾评价说:德国海军的悲剧在于,他们有最好的战舰和最勇敢的水兵,却被一种僵化的军事文化所束缚。这种文化让贝依在发现情况不对时,仍固执地按原计划行事,最终将全舰官兵带入死亡陷阱。
沙恩霍斯特号的命运,某一些程度上也是整个纳粹德国的缩影。它从诞生那天起,就背负着不切实际的期望。希特勒要它成为征服大洋的利器,却给不了它相应的战略支持。就像一个被推上舞台的演员,台词和剧本都不由自己做主。
更令人深思的是那些普通水兵的命运。他们大多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,来自德国各地的农村和小城。他们为何会心甘情愿地跟随着一个疯狂的理念赴死?一位幸存者说:那时我们都认为自身在为祖国战斗,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,我们只是别人野心的牺牲品。
战后,英国海军部解密的档案显示,在沙恩霍斯特号最后的12小时里,曾有六次脱离战斗的机会。但贝依没选撤退,因为这违背了德国军人宁死不退的信条。这种刻板的荣誉观,最终成为了一种致命的枷锁。
1944年,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,一位老渔民在多佛尔海峡捞到了一个漂流瓶。瓶中有一封来自沙恩霍斯特号水兵的遗书:如果有人找到这个瓶子,请告诉我的母亲,我们并非死于敌人之手,而是死于自己的偏执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当今世界,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被某些固化的思维所束缚?那些看似正确的信念,是否也会在关键时刻成为致命的羁绊?
沙恩霍斯特号的沉没,不仅是一艘战舰的覆灭,更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警示:盲目服从比叛逆更危险,固守成规比创新更致命。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:真正的悲剧不是失败,而是在失败中都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。
2016年,一支挪威探险队在北极圈找到了沙恩霍斯特号的残骸。舰体仍保持着倾斜下沉时的姿态,就像定格了那个雪夜的最后时刻。探测器拍摄的画面显示,舰桥的指挥室里,依然能看到贝依上将最后守卫的位置。
七十多年过去了,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,或许最该反思的不是谁对谁错,而是如何避免历史的重演。因为最可怕的不是失败,而是我们对失败原因的无知和漠视。
当我们回望沙恩霍斯特号的悲剧,你是否也在思考:在当今时代,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被某些固化的思维所束缚,最终让正确的选择反而导致错误的结局?
二战三德子发展海军舰艇的困难太大,一战以后二十多的制裁使德国舰艇设计,制造出现断层,在英法的监督下又不能甩开膀子发展,所以制造的舰船缺陷很多,数量少,和英国不是一个量级,所以被歼灭是必然的。
沙恩,葛奈,俾斯曼,皮尔皮斯是我最喜欢的德国大型军舰。可惜德国海军没有航空母舰。
产品推荐